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一位给学生递“答案”的校长

一位给学生递“答案”的校长

教育中,细节是最有魔力的。李镇西老师说过:细节即观念。这告诉我们:一名教师,如果注重教育细节,如果有捕捉细节的能力,定能成为一位感动学生、影响学生和推动教育的好老师。

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中心段先清主任身上,那时他在观澜二中任校长。

那是一个万物皆充满朝气的早晨,他照例拿着一条凳子和一个听课本走在二楼的走廊上。一间一间地走过,教室里,老师们要么躬身在倾听学生发言,要么在激情讲解,要么在巡视学生练习;学生则一个个要么全神贯注地倾听,要么口若悬河地答辩,要么一丝不苟地书写……

他看着这一切,想着这所地处深圳最北边缘、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在前几任校长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内心无比满足与幸福。作为校长,看到自己的教育理想之花绚烂地开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就是最欣慰的事情。

笑容就像操场外的太阳一样,在他脸上越扬越高,心情也如阳光的温度一般越来越暖。走完二楼,继续走三楼。当走到第三间教室门口时,他停了下来,脸上的笑容也瞬间消失。他再朝窗户靠近一些,凑脸往教室后排望去,想再次验证自己是否看花了眼。但那一幕却非常真实地呈现在他的眼前:一名女生被罚站在教室后排,精神不振,一脸失意。再看讲台上的老师,正在热情洋溢地讲课,似乎忘却了这个被罚站的孩子。他的心开始沉了,要知道,在他的教育理想国里,是绝对不允许体罚学生的,什么形式都不可以。而且,关于这一点,他是一再跟老师们强调。罚站,罚掉的将是这个孩子对学校的美好憧憬,罚掉的将是这个孩子对自己美好人生的憧憬。

他轻轻推门进去,靠近罚站女生坐了下来。上课的老师看见了他,显得有些紧张,他也注意到老师的这一点变化。于是用眼神示意老师,让身边的这个孩子坐下来。老师也马上领会其意,示意罚站女生坐回自己的座位上去。所有的紧张与尴尬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之间得到了最美好的解决。讲课的老师显然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了,又热情饱满地讲起课来。

倒是身边被罚站的女生引起了他的再度注意。女生坐定之后,没有表现出被罚后的一丝伤心和难为情,反而倒像一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在课堂上马上就进入“状态”——超乎寻常地积极举手参加课堂讨论。他被这位女孩的阳光心态打动了,同时也奇怪:如此乐观的一个孩子怎会被老师罚站呢?

任课老师也给了她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她答得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和全班的同学的学习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他渐渐明白,这是一个乐观的后进生。女孩回答完后,因为回答错误,被其他孩子非常直接和率性地指了出来,甚至有一些不屑于她。但这女孩子,还是笑嘻嘻的,一脸无所谓,把别人的评价置若罔闻。那只瘦弱的手,继续像一株三月雨后的春笋,不停地往上伸,往前举。眼睛投射的光不是顿悟的清澈,而是迷离的渴望。他慢慢地意识到了:这可能是一位渴望存在的弱势孩子!

他的心一下子紧了。校长的教育情怀、教师的职业人格,加上为人父的天生仁慈,一下子挤满了这位中年男人的心际。他开始想办法呵护她了,但绝对不可以在课堂上打断老师讲课,也不可以要求老师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一贯都是尊重师生,尊重课堂,尊重“存在即合理”的哲学信条。在充分民主气氛中的教师,人格和思想的自由是不受藩篱的,因此,课堂上的老师也没有因为校长在后面听课,而虚情假意地让坐在领导周围的一圈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女孩照样目光迷离地使劲举手,但机会再也没有垂涎到她的身上。女孩开始有点失落的神色了,尽管手还是在不停地举,但她那迷离眼光中掺杂的不快,是无法躲过他几十年的职业目光的。一种慈父的怜悯之情马上涌上心头,在喉结处不停翻滚,试图冲上眼眶,逼出泪水来。他镇定了一下,开始捕捉机会。

听着听着,突然发现老师提的一个问题非常简单,于是惊喜地告诉自己:机会来了。他赶紧拿好笔,在听课本上重新翻出一页,把老师问题的答案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地写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撕下来,轻轻地递给那个女孩。女孩显得有些错愕,但一看字条,这回马上心领神会了。一朵笑容,就像一大滴浸水朱红,在白皙的脸蛋上晕染开来。在笑容的波纹之间,还似乎可以听到喜悦翻滚的声音。他也被这幼稚得近乎呆傻的笑容感动了,或许在应试的紧箍咒下,太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笑了。他定定地看着她,用眼神暗示她赶紧举手。不知为什么,女孩在这一刹那反倒机灵起来,马上明白他的意思,把手举得特别特别高,就像平地里的一座耸立的高塔,非常自信,非常骄傲。

任课老师也被她的气场打动了,赶紧组织教学,让大家听她发言。女孩照着他递的答案大声地、慢慢地读了起来,每一个音调都那么饱满,每一处停顿都充满了自信。阳光也识趣地投射过来,像一盏聚光灯,把这孩子一下子照成了一位明星。孩子们的掌声热烈地响起来了,任课老师也感动地鼓起了掌声。女孩的笑,就像三月的牡丹,富足但绝不放肆。她侧头看向他,两盏笑容碰在了一起,发出的声音如鸣佩环,清脆悦耳。

往后的日子,他照例每天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到校。不同的是,他会关注一个以前可能会忽略的女孩——坐在妈妈破旧的自行车后座上。那个女孩一见到他就喜不自禁,笑容“啪”的一下马上绽开,随即轻轻跳跃下来,凑近他打一个暖暖的招呼,然后满怀愉悦地上课去了。这样的默契,厢守就是三年。

现在,每每想起这个孩子,他都还为她和自己感动。于是,在很多场合,他都会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呵护细节比捕捉细节更重要。教育者要多一点情懷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而非总关注那一个个冰冷的分数。他鼓励大家与“伟大的事物”对话,这伟大的事物就是真、善、美。

我是第一次听他讲这个故事,在听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在疯狂地燃烧,我想了很多很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记得很多他跟孩子之间故事的人,因为他在乎孩子们的每一点细节。

要像他一样:做一名给孩子递“答案”的老师。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