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天地 > 重庆大足石刻指导演讲样本

重庆大足石刻指导演讲样本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样本文章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写范文有什么要求?我们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优秀事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庆大足石刻指导用语示例1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足石刻。我是随行导游小文。首先,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大家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莫岩造像六万余尊。与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四大石刻一样保存完好。它们艺术精湛,达到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巅峰。

我们正在向着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来看看宝顶山的美景吧。大家看,著名的千手观音就在你们面前。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或屈、或伸、或握、或散,犹如孔雀开屏,光芒四射。关于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你想听吗

古代苗耀明有三位美女,大女儿苗瑾,二女儿苗茵,最小的名叫妙善。她从小就是虔诚的佛教徒,并以尼姑的身份出家为僧。妙庄王一怒之下拆毁了这座寺庙。追赶和尚。惊动了诸神?他有五个大脓肿。医生说,要治病,需要用自己的血肉之手和眼睛来配制药物。妙善发现后,毅然献出双手和眼睛,治好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受感动,赐给她千手千眼。

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组。这些石雕统称为《父母恩重经变相》。十一组雕像表现了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从怀孕、分娩、哺乳到孩子成长、结婚、分居……。每个组代表一个主题。石刻描绘人物、思想感情。非常生动、生动、具体、细腻,并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古代连环画。你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另外,里面还有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比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读完一定受益匪浅!

我带领大家的旅行到此结束。请自由参观,并注意保护文物、保持环境卫生!

重庆大足石刻旅游攻略示例2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所有摩崖石刻雕塑艺术的总称。它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和日常生活化的过程。是儒、道、佛三大宗教雕塑的集合。连为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始凿于初唐永徽年间(650年)。历经晚唐五朝,盛于宋代,明清时期有所补充。最终形成了体现中国石刻艺术巅峰的大型石雕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齐名。 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文化组织包含在《世界遗产名录》中。 20xx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余尊,造像总数5万多尊,碑刻10万多处。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个石窟最具特色。

关于大足石刻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足是传统农业区,气候温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为大足盛世之地,故名。这也与佛教传说有关。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前夕来到大足,在传授佛法的地方留下了一双大足,所以人们称此地为大足。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以北约1公里处。共有摩崖造像5000多尊。是唐景福元年,晚唐总督韦俊景发掘的。后来,由地方官员、乡绅、僧尼继续延续,直至南宋绍兴年间(892-1162),历时250年。以其细腻、精美、典雅的雕刻而闻名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代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和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其中以观音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像陈列馆”。北山石刻以当时流行的佛教艺术为主,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轮经洞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是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年—1252年)宋代高僧赵志峰所建。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个造像群,近万尊摩崖造像。题材主要是佛教密宗故事中的人物。整个造像群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髓。宝顶山有千手观音、释迦牟尼涅槃像、九龙浴太子等著名景点。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东南部。始刻于南宋。有造像洞窟15个,以道教造像为主。雕刻精美,造型饱满。它们是我国石雕艺术中雕刻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道教石造像。地区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公里处。刻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年间(1082-1​​096)。是中国石窟中佛、道、儒三教的典型。统一的雕像区。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20公里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1151)。是佛道融为一体的造像区,尤其是道教。雕像最为有特色。石门山造像分为药师佛、释迦牟尼佛、观音洞、孔雀王等13龛。

亲爱的游客们,听完大足石刻的介绍,您是不是跃跃欲试呢?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即将到达目的地——大足石刻。

亲爱的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大足石刻所在的宝顶山。接下来我们主要参观宝顶山大佛湾石刻群。请大家看一下,眼前的就是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图”。佛教有一个经典的理论叫“因果报应、轮回”。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前世和今生,每个人死后都要经历轮回。这尊雕像反映了佛教关于业报、生死轮回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拿着轮子的蓝脸巨人。他被称为轮王,四川人称之为“无常鬼”。 “无常”是佛教中的名词,意思是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来来去去的。在这里,无常被人格化为“无常鬼”,主宰着生死轮回,表明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它是永恒的。它用愤怒的眼睛和手臂咬住轮盘赌轮,象征着业力或报应的不可逆转。

六道轮回图分为四个圆圈。我们依次从内到外看。轮的中心圆圈里坐着一个人,代表修行的众生。六道佛光从他的心中飞出,将整个轮子分成了六部分。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一切事物的根源都源于心。每盏灯上都有几个小圆圈,圆圈内刻有佛或菩萨,寓意“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中心圆圈旁边的猪、蛇和鸽子分别代表贪、嗔、痴三毒。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说明了生命的变幻莫测、轮回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它将生命现象从“无明”到“老死”分为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被释放之前,都会循环经历这个过程。佛教认为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获得开悟,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之苦,都被工匠们用生动的图画表现出来。例如,《分娩之苦》表现的是一位孕妇坐在床前生下孩子。佛教认为,如果孩子倒挂在母亲狭窄的肚子里,四肢无法伸展,母亲喝一口热汤,孩子就会堕入油锅地狱;孩子喝一口冷茶,会不会像掉进冰地狱一样?生命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受苦

第四圈有18个小龛。每个佛龛都刻有一个皮袋。皮袋里蕴藏着生命。请仔细看。皮袋里的尾巴代表前世,头部代表来世,比如下面的。这张图中,头是鱼,尾是蛇,也就是说前世是蛇,下辈子变成了鱼。下图是一条马头鱼,有尾巴,也就是说它从鱼变成了马。皮肤就是灵魂。佛教认为,无论肉体如何变化,灵魂是永恒的。

轮盘左下角有一个官员和一个棋子,代表贪婪;右下角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着自己的下半身,一边看着身后的女孩,表达着爱意。这两张图的意义在于,正是因为众生。正是贪婪和爱让轮盘赌继续旋转。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释迦牟尼涅槃,又称卧佛。这是佛湾最宏伟的雕像。侧卧的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长31米。这就是释迦牟尼涅槃的情景。据《涅盘经》记载,释迦牟尼涅槃时,大地六重震动,树木倒塌,房屋倒塌,弟子们都惊慌失措。早期涅槃大多是这样表现的,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庄严宁静。大佛湾佛龛内的雕像正好展现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宁静状态。雕像前有一条“黄河九曲”。据说涅槃时,所有弟子都不愿离开,释迦牟尼便用手画了一条大河,将弟子们分开。卧佛上方站立的是他的家人。相传,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听到释迦牟尼涅槃的消息后,率领家人手持香花果子,云游天空,赞颂释迦牟尼的圣德。

亲爱的游客们,这里是九龙沐浴太子。相传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四十岁了,还没有生下儿子。一天晚上,她梦见一个孩子骑着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腋下跑进她的肚子里,她就怀孕了。怀孕十个月后,她按照古印度习俗回到娘家分娩。路过蓝毗尼花园时,她刚举起右手采花,释迦牟尼就从她的右腋下钻了出来。他一落地,满地芳香,祥云缭绕。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了七步,每一步都长出莲花。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大地,说道:“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这时,两名壮汉捧着金盆从天而降,飞到九龙口吐出冷暖水来为他施洗。此龛造像别具一格,是因地制宜的典范。这里曾经有一个缺口,溪水常年流淌。工匠们先在卧佛上方的池塘里积水,然后用石头砌好缺口,并在其中填入九龙和王子。然后,通过一条暗道,水从最大的龙口中缓缓吐出,新生的王子沐浴在金盆之中。 。细细的丝流多年来一直在王子的身上滑过,流入下面的小水池,然后通过旁边的“九曲黄河”排出去。工匠们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而且使雕像静而动,充满园林情趣。

亲爱的游客们,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大足石刻之旅即将结束。祝大家旅途愉快!

重庆大足石刻旅游攻略示例3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部的大足县。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十大文化标志之一、20__国庆“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2016年度假旅游。

大足区以大足区、潼南区、璧山区、铜梁区为范围,是重庆市辖的一个区。始建于唐乾元元年。因“大丰大足”而得名,是享誉海内外的“大丰大足”。 “石雕之乡”、“五金之乡”,国家首批A级开放区之一,国家指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是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于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它在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左右在中国北方达到了两个顶峰,但到了公元八世纪中叶则衰落了。这时,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突然出现了摩崖造像。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建成,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雕塑的巅峰,延续了中国石窟艺术四百多年的历史。此后,中国石窟艺术陷入停滞,其他地方也没有再开凿新的大型石窟。大足石刻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一座丰碑。大足石刻是全县102尊摩崖造像的总称。截至目前,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个,造像5万余尊。它代表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历史上最后一座纪念碑。

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唐宋时期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早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闻名。

因为它符合以下评价标准:代表着独特的艺术成就,天才的创作杰作;能够对世界一定时期内或某一文化区域内的建筑艺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做出贡献。对本领域的发展影响较大;它可以为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公里处,海拔527.83米。北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唐末,终止于南宋。与宝顶山石刻并称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石刻。它们位于大足区城北2公里的北山上。南山,古称光华山,位于大足区东南五里处。山顶原有道观一座,名玉皇观。石门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以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新生村,海拔374.1米。石篆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西南25公里处的三七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

圆觉洞 圆觉洞口外趴着一头雄狮。国外的狮子雕像大多处于自然状态,但在中国,它们更多地包含着人类的意识和精神的东西。在佛教中起着让人正气、远离邪念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佛陀的教法如狮子吼,能够震慑四方,使众生豁然开悟。圆觉洞深十二米,宽九米,高六米。是大佛湾最大的石窟造像。

洞壁两侧供奉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等十二位圆觉菩萨。在修行菩萨行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疑难问题。他们轮流跪在佛前请教,佛陀都一一解答。这些问答记录形成的《大方广修多罗了义圆觉经》是这个洞窟雕塑的经典基础。

道场正前方雕刻有结跏趺坐的三身佛:中间是法身佛,中间是法身佛。左边的是报身佛;右边还有应身佛。三身佛前跪着一尊合手菩萨,是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这尊化身雕像的处理比较独特。没有它,就很难表达主题,作文就会成为笼统的陈述。而且,将菩萨从任何一个座位上移走,都会导致整个石窟造像的内容和构图出现缺陷。

因此,工匠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中间多立了一尊雕像,以表明十二菩萨轮流求法。同时,为了突出“求法”的主题,工匠们还刻意加长了入口走廊,并使其外小内大,形成狭窄的阶梯形状,以调暗室内的光线。洞穴。然后他们在洞穴入口上方打开了一条隧道。天窗射出一束强光,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佛前跪着的菩萨身上。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灯一样,巧妙地照亮了“问法”的主题,同时也凸显了洞窟的内部。有一种斑驳而神秘的气息。

此外,更可贵的是,这个洞内的所有雕像都与大地融为一体。圆觉洞并不是天然的洞穴,而是工匠在坚硬的岩壁上凿出的洞。八百年前,工匠们的工具非常简陋,爆破技术当时还没有广泛应用。手工一锤一锤地凿出这个精美的洞窟,需要工匠们高度的智慧、严谨的态度和技艺。除了技巧之外,还需要努力。我想正是信仰的力量让工匠们创造了奇迹。

《轮回六道》位于宝顶山第三龛,为宋代作品。此摩崖造像顶部平坦,顶高7.80米,宽4.80米。龛内刻有直径2.7米的巨型圆轮,名“六曲轮”。按照佛教的说法,这个轮子就是承载人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轮子。轮外为业力主要载体“无常主”,头顶“三世佛”,面目丑陋,披头露齿,脚下有龟,轮缘嘴里叼着轮子,双臂抱住巨大的轮子,表达了生命的意义。业力”是不可逆转的。

六道轮可分为四个层次。内层正中央是一名盘跏趺坐的卷发修行者。左边有一只猪,右边有一只鸽子,座位下有一条蛇。这三种动物分别代表无明、贪婪、嗔恨的“三毒”。佛教认为,人生恶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三毒”最为严重,成为一切恶业的根源。因此,它们又被称为“三不善根”,被列为“根本烦恼”之首。

另外,旅行者的胸口(圆心)射出六道光芒,直接照在轮子外面,将巨轮分成了六部分。第二层次的六个部分,就是所谓的“六利”、“六道”,即“业”造成的六种果报。第二层正上方是“天道”,须弥山山顶刻有日月,山顶有宫殿。此道清净、光明、壮丽,是人间无法比拟的。 “天道”右侧是“人道”,有四个头戴冠冕、身穿长袍的人物手持物品而立。这个道是世界所在,是人类所在。 “天道”左边是“阿修罗道”,上面刻着一尊三头六臂的阿修罗雕像,手持各种兵器。第二层正下方是“地狱之路”,上面刻着一道黑暗的大门,马面狱卒正准备把一个“罪人”扔进一锅油里。这条路是痛苦聚集、痛苦达到极点的地方。 “地狱道”的右边是“恶鬼道”,上面刻着一个饿鬼手里拿着一个人,咬着他的头。 “地狱道”左边是“畜生道”,上面雕刻着狮子、牛和马,可以驱赶它们,互相残食。这条路是所有动物聚集的地方。上述“六道”中的前三道称为上三道(又称三善道),后三道称为下三道(又称三恶道)。其中,最悲惨、最痛苦的就是“地狱界”,最快乐、最美好的就是“天堂界”。

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都在因果、生死、生死、生死、此生死、此生死的轮回之中。一切有情众生,在解脱之前,都是“生老死,轮回无边”。行善的人因“善行”而上升,作恶的人因“恶行”而沉沦。 “善业”消失了,“恶业”还了,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即使《天道》位居“六道”之首,但依然处于生死轮回之中,无法避免轮回之苦。

关于大足石刻的介绍就这么多了。现在您可以自由参观并按计划返回这里。祝大家玩得开心。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示例4

尊敬的游客:

大家好!我是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我后面的人是我们此行的司机张师傅。我很荣幸有机会为您服务。欢迎大家来重庆旅游观光。随后,我将带大家参观被誉为“石刻之乡”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距重庆主城约130公里,行车时间约两个半小时。这次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所有摩崖石刻艺术的总称。它们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和日常生活化的过程。是一座集儒、道、佛三教雕塑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雕塑群。始建于初唐永徽年间(650年),历经晚唐五朝,盛于宋代、明清。最终形成了体现中国石刻艺术巅峰的大型石雕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齐名。 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文化组织包含在《世界遗产名录》中。 20xx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余尊,造像总数5万多尊,碑刻10万多处。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个石窟最具特色。

关于大足石刻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足是传统农业区,气候温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为大足盛世之地,故名。这也与佛教传说有关。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前夕来到大足,在传授佛法的地方留下了一双大足,所以人们称此地为大足。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以北约1公里处。共有摩崖造像5000多尊。是唐景福元年,晚唐总督韦俊景发掘的。后由地方官员、乡绅、僧尼延续至南宋绍兴年间(892-1162),历时250年。以其细腻、精美、典雅的雕刻而闻名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代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和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其中以观音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像陈列馆”。北山石刻以当时流行的佛教艺术为主,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轮经洞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是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年—1252年)宋代高僧赵志峰所建。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个造像群,近万尊摩崖造像。题材主要是佛教密宗故事中的人物。整个造像群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髓。宝顶山有千手观音、释迦牟尼涅槃像、九龙浴太子等著名景点。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东南部。始刻于南宋。有造像洞窟15个,以道教造像为主。雕刻精美,造型饱满。它们是我国石雕艺术中雕刻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道教石造像。地区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公里处。刻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年间(1082-1​​096)。是中国石窟中佛、道、儒三教的典型。统一的雕像区。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20公里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1151)。是佛道融为一体的造像区,尤其是道教。雕像最为有特色。石门山造像分为药师佛、释迦牟尼佛、观音洞、孔雀王等13龛。

亲爱的游客们,听完大足石刻的介绍,您是不是跃跃欲试呢?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即将到达目的地——大足石刻。

亲爱的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大足石刻所在的宝顶山。接下来我们主要参观宝顶山大佛湾石刻群。请大家看一下,眼前的就是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图”。佛教有一个经典的理论叫“因果报应、轮回”。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前世和今生,每个人死后都要经历轮回。这尊雕像反映了佛教关于业报、生死轮回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拿着轮子的蓝脸巨人。他被称为轮王,四川人称之为“无常鬼”。 “无常”是佛教中的名词,意思是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来来去去的。来了,吴

张拟人化成为“无常鬼”。他掌控着生与死的循环,这意味着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用愤怒的眼睛和手臂咬住轮盘赌轮,象征着因果报应即将来临。业力是不可逆转的。

六道轮回图分为四个圆圈。我们依次从内到外看。轮的中心圆圈里坐着一个人,代表修行的众生。六道佛光从他的心中飞出,将整个轮子分成了六部分。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一切事物的根源都源于心。每盏灯上都有几个小圆圈,圆圈内刻有佛或菩萨,寓意“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中心圆圈旁边的猪、蛇和鸽子分别代表贪、嗔、痴三毒。

第二圈是生死六道。请看,以中间的佛光为界,上面的三道称为“上三道”。上三道中间是天道,右边是阿修罗道,左边是人道。以下为“三恶道”。下三界中间是地狱道,右边是饿鬼道,左边是畜生道。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说明了生命的变幻莫测、轮回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它将生命现象从“无明”到“老死”分为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被释放之前,都会循环经历这个过程。佛教认为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获得开悟,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之苦,都被工匠们用生动的图画表现出来。例如,《分娩之苦》表现的是一位孕妇坐在床前生下孩子。佛教认为,如果孩子倒挂在母亲狭窄的肚子里,四肢无法伸展,母亲喝一口热汤,孩子就会堕入煎锅地狱;冷茶喝一口,就如同坠入冰冷的地狱。生命一形成就开始受苦。

第四圈有18个小龛。每个佛龛都刻有一个皮袋。皮袋里蕴藏着生命。请仔细看。皮袋里的尾巴代表前世,头部代表来世,比如下面的。这张图中,头是鱼,尾是蛇,也就是说前世是蛇,下辈子变成了鱼。下图是一条马头鱼,有尾巴,也就是说它从鱼变成了马。皮肤就是灵魂。佛教认为,无论肉体如何变化,灵魂是永恒的。

轮盘左下角有一个官员和一个棋子,代表贪婪;右下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着自己的下半身,一边看着身后的女孩,表达爱意。这两张图的意义在于,正是因为众生。正是贪婪和爱让轮盘赌继续旋转。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释迦牟尼涅槃,又称卧佛。这是佛湾最宏伟的雕像。侧卧的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长31米。这就是释迦牟尼涅槃的情景。据《涅盘经》记载,释迦牟尼涅槃时,大地六重震动,树木倒塌,房屋倒塌,弟子们都惊慌失措。早期涅槃大多是这样表现的,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庄严宁静。大佛湾佛龛内的雕像正好展现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宁静状态。雕像前有一条“黄河九曲”。据说涅槃时,所有弟子都不愿离开,释迦牟尼便用手画了一条大河,将弟子们分开。卧佛上方站立的是他的家人。相传,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听到释迦牟尼涅槃的消息后,率领家人手持香花果子,云游天空,赞颂释迦牟尼的圣德。

亲爱的游客们,这里是九龙沐浴太子。相传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四十岁了,还没有生下儿子。一天晚上,她梦见一个孩子骑着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腋下跑进她的肚子里,她就怀孕了。怀孕十个月后,她按照古印度习俗回到娘家分娩。路过蓝毗尼花园时,她刚举起右手采花,释迦牟尼就从她的右腋下钻了出来。他一落地,满地芳香,祥云缭绕。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了七步,每一步都长出莲花。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大地,说道:“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这时,两名壮汉捧着金盆从天而降,飞到九龙口吐出冷暖水来为他施洗。此龛造像别具一格,是因地制宜的典范。这里曾经有一个缺口,溪水常年流淌。工匠们先在卧佛上方的池塘里积水,然后用石头砌好缺口,并在其中填入九龙和王子。然后,通过一条暗道,水从最大的龙口中缓缓吐出,新生的王子沐浴在金盆之中。 。细细的丝流多年来一直在王子的身上滑过,流入下面的小水池,然后通过旁边的“九曲黄河”排出去。工匠们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而且使雕像静而动,充满园林情趣。

亲爱的游客们,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大足石刻之旅即将结束。祝大家旅途愉快!

重庆大足石刻旅游攻略范例5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所有摩崖石刻雕塑艺术的总称。它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和日常生活化的过程。是儒、道、佛三大宗教雕塑的集合。连为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始凿于初唐永徽年间(650年)。历经晚唐五朝,盛于宋代,明清时期有所补充。最终形成了体现中国石刻艺术巅峰的大型石雕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齐名。 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文化组织包含在《世界遗产名录》中。 20xx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余尊,造像总数5万多尊,碑刻10万多处。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个石窟最具特色。

关于大足石刻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足是传统农业区,气候温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为大足盛世之地,故名。这也与佛教传说有关。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前夕来到大足,在传授佛法的地方留下了一双大足,所以人们称此地为大足。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以北约1公里处。共有摩崖造像5000多尊。是唐景福元年,晚唐总督韦俊景发掘的。后来,由地方官员、乡绅、僧尼继续延续,直至南宋绍兴年间(892-1162),历时250年。以其细腻、精美、典雅的雕刻而闻名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代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和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其中以观音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像陈列馆”。北山石刻以当时流行的佛教艺术为主,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轮经洞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是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年—1252年)宋代高僧赵志峰所建。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个造像群,近万尊摩崖造像。题材主要是佛教密宗故事中的人物。整个造像群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髓。宝顶山有千手观音、释迦牟尼涅槃像、九龙浴太子等著名景点。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东南部。始刻于南宋。有造像洞窟15个,以道教造像为主。雕刻精美,造型饱满。是我国石雕艺术中雕刻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道教石造像。地区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公里处。刻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年间(1082-1​​096)。是中国石窟中佛、道、儒三教的典型。统一的雕像区。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20公里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1151)。是佛道融为一体的造像区,尤其是道教。雕像最为有特色。石门山造像分为药师佛、释迦牟尼佛、观音洞、孔雀王等13龛。

亲爱的游客们,听完大足石刻的介绍,您是不是跃跃欲试呢?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即将到达目的地——大足石刻。

亲爱的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大足石刻所在的宝顶山。接下来我们主要参观宝顶山大佛湾石刻群。请大家看一下,眼前的就是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图”。佛教有一个经典的理论叫“因果报应、轮回”。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前世和今生,每个人死后都要经历轮回。这尊雕像反映了佛教关于业报、生死轮回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拿着轮子的蓝脸巨人。他被称为轮王,四川人称之为“无常鬼”。 “无常”是佛教中的名词,意思是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来来去去的。在这里,无常被人格化为“无常鬼”,主宰着生死轮回,表明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它是永恒的。它用愤怒的眼睛和手臂咬住轮盘赌轮,象征着业力或报应的不可逆转。

六道轮回图分为四个圆圈。我们依次从内到外看。轮的中心圆圈里坐着一个人,代表修行的众生。六道佛光从他的心中飞出,将整个轮子分成了六部分。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一切事物的根源都源于心。每盏灯上都有几个小圆圈,圆圈内刻有佛或菩萨,寓意“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中心圆圈旁边的猪、蛇和鸽子分别代表贪、嗔、痴三毒。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说明了生命的变幻莫测、轮回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它将生命现象从“无明”到“老死”分为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被释放之前,都会循环经历这个过程。佛教认为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获得开悟,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之苦,都被工匠们用生动的图画表现出来。例如,《分娩之苦》表现的是一位孕妇坐在床前生下孩子。佛教认为,如果孩子倒挂在母亲狭窄的肚子里,四肢无法伸展,母亲喝一口热汤,孩子就会堕入油锅地狱;孩子喝一口冷茶,会不会像掉进冰地狱一样?生命从形成之时就开始受苦

第四圈有18个小龛。每个佛龛都刻有一个皮袋。皮袋里蕴藏着生命。请仔细看。皮袋里的尾巴代表前世,头部代表来世,比如下面的。这张图中,头是鱼,尾是蛇,也就是说前世是蛇,下辈子变成了鱼。下图是一条马头鱼,有尾巴,也就是说它从鱼变成了马。皮肤就是灵魂。佛教认为,无论肉体如何变化,灵魂是永恒的。

轮盘左下角有一个官员和一个棋子,代表贪婪;右下角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着自己的下半身,一边看着身后的女孩,表达着爱意。这两张图的意义在于,正是因为众生。正是贪婪和爱让轮盘赌继续旋转。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释迦牟尼涅槃,又称卧佛。这是佛湾最宏伟的雕像。侧卧的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长31米。这就是释迦牟尼涅槃的情景。据《涅盘经》记载,释迦牟尼涅槃时,大地六重震动,树木倒塌,房屋倒塌,弟子们都惊慌失措。早期涅槃大多是这样表现的,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庄严宁静。大佛湾佛龛内的雕像正好展现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宁静状态。雕像前有一条“黄河九曲”。据说涅槃时,所有弟子都不愿离开,释迦牟尼便用手画了一条大河,将弟子们分开。卧佛上方站立的是他的家人。相传,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听到释迦牟尼涅槃的消息后,率领家人手持香花果子,云游天空,赞颂释迦牟尼的圣德。

亲爱的游客们,这里是九龙沐浴太子。相传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四十岁了,还没有生下儿子。一天晚上,她梦见一个孩子骑着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腋下跑进她的肚子里,她就怀孕了。怀孕十个月后,她按照古印度习俗回到娘家分娩。路过蓝毗尼花园时,她刚举起右手采花,释迦牟尼就从她的右腋下钻了出来。他一落地,满地芳香,祥云缭绕。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了七步,每一步都长出莲花。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大地,说道:“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这时,两名壮汉捧着金盆从天而降,飞到九龙口吐出冷暖水来为他施洗。此龛造像别具一格,是因地制宜的典范。这里曾经有一个缺口,溪水常年流淌。工匠们先在卧佛上方的池塘里积水,然后用石头砌好缺口,并在其中填入九龙和王子。然后,通过一条暗道,水从最大的龙口中缓缓吐出,新生的王子沐浴在金盆之中。 。细细的丝流多年来一直在王子的身上滑过,流入下面的小水池,然后通过旁边的“九曲黄河”排出去。工匠们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而且使雕像静而动,充满园林情趣。

亲爱的游客们,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大足石刻之旅即将结束。祝大家旅途愉快!

重庆大足石刻导览语音示例6

尊敬的游客:

大家好!我是来自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在我身后的这位呢,就是我们本次行程的司机张师傅。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非常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游览观光,待会儿,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素有“石刻之乡”美称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距重庆主城约有130公里,行车时间约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先把大足石刻的概况为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所有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生活化的进程,是集儒道佛三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齐名,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大足石刻群共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

关于大足石刻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足为传统农业区,气候温和,风调雨顺,收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为大足大丰之地,故得名。还有就是与佛教传说有关,相传释迦牟尼在涅盘前夕曾到过大足,在其讲佛之地留下了一双大脚,故人们叫当地为大足。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面约1公里处,共有摩崖造像5000于尊,由唐末刺史韦君靖开凿于唐景福元年,后由地方官吏、乡绅、僧尼等续建,至南宋绍兴年间(892年-1162年)结束,历时250年。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尤以观音造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北山石刻以当时流行的佛教艺术为主,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其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年-1252年)主持建造,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余尊,题材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华。宝顶山有千手观音、释迦涅盘像、九龙浴太子等著名景点。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始刻于南宋时期,共有造像15窟,以道教造像为主,刻工细腻、造型丰满,是我国石刻艺术中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整的道教石刻造像区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千米处,始刻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年间(1082年-1096年)结束,是中国石窟中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造像区。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20千米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为佛教、道教合一的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石门山造像共分为13龛,有药师佛、释迦佛、观音洞、孔雀明王等龛窟。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听完大足石刻的简介后,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一睹为快呢,不过不用着急,因为我们即将要到达目的地——大足石刻了。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接下来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宝顶山的大佛湾石刻造像群。大家请看,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图”。佛教中有个经典的理论“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前世今生,每个人死后都要经过轮回投胎转世,这幅造像就集中反映了业力果报和生死轮回的佛教基本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抱着轮子的蓝面巨人,他叫做转轮王,四川人称为之“无常鬼”。“无常”是佛教中的一个名词,是指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刹那生灭的,这里把无

常人格化就成了“无常鬼”,由他来掌握生死轮回,表示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怒目獠齿死咬轮盘,两臂紧钳轮盘,象征着业力即因果报应不可逆转。

六道轮回图共分四圈。我们依次从里往外看,轮盘的中心圈中坐着一个人,表示修行的众生,从其心际飞出了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即佛教中所说的,万源发于心。每道光上有若干小圆圈,圈内刻着佛或菩萨,表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正中的圆圈旁的猪、蛇、鸽分别代表了贪嗔痴三毒。

第二圈则为生死轮回的六道。大家请看,以中间的这条佛光为界,上面三道称为“上三道”。上三道的正中为天道,右边为阿修罗道,左边为人道。下面为“下三道”,下三道的中间为地狱道,右边为饿鬼道,左边为畜生道。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死轮回的过程及因果关系,它将人生现象分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没获得解脱之前,都在这个过程中循环,佛教认为这个过程都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修成正果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工匠师都用生动的图画表现了出来。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孩子倒挂悬垂于狭小的母腹内四肢不得伸展,其母喝一口热汤,孩子如下油锅地狱;喝一口冷茶,又如坠寒冰地狱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已开始受苦了

第四圈共有18个小龛,每个龛内都刻有一个皮囊,皮囊裹着一个生命,请大家仔细看,皮囊里的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比如最下面的这幅图,头部是鱼,尾部是蛇,就表示它上辈子是蛇,下辈子成了鱼,接下来的图是马头鱼尾巴就表示它又从鱼变成了马。皮囊则是灵魂,佛教认为不管躯体如何变化,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这两个表示贪;右下方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下身,一边望着身后的少女,表示爱,这两幅图的意思是说正是因为众生的贪爱之心才让轮盘旋转不休。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释迦涅盘图,又称卧佛,这是大佛湾中最宏伟的一龛造像了,侧卧的释迦佛半身像长31米,表现的是释迦牟呢涅盘时的情景。据《涅盘经》记载,释迦牟呢涅盘时,大地发出六种震动,树倒房塌,众弟子慌乱。早期的涅盘像多这样表现,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肃穆宁静。大佛湾的这龛造像就恰好表现出了释迦牟呢涅盘时的安详之态。造像前有一道“九曲黄河”,据说涅盘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于是释迦牟尼便用手划出一条大河将弟子们隔开。卧佛上面站着的是他的家眷,据说是释迦之母摩耶夫人听闻了释迦牟尼涅盘的消息,率众眷属从天而下,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

游客朋友们,这就是九龙浴太子。相传释迦之母摩耶夫人40岁尚未有子。一晚,梦见一孩子乘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腋跑进肚子里,于是她便怀孕了。怀胎十月,按古印度风俗回娘家分娩。路经蓝毗尼花园时,她刚抬起右手摘花之时,释迦牟尼就从其右腋钻出。他一落地便是芳香遍地,祥云缭绕。他朝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莲。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天下地下,唯我独尊”。这时两位力士手捧金盆凌空而至,又飞来九龙吐冷暖二水为他洗礼。这龛造像匠心独运,是因地制宜的典范。此处以前是一缺口,溪水终年流淌不息。工匠们先将水积于卧佛上面的池塘里,再用石头把这个缺口垒起,打上九龙和太子,然后通过暗道,使水经最大的龙嘴缓缓吐出,沐浴金盆中初生的太子。绢绢细流长年不断地从太子身上滑过,流入下面的小池,再经旁边的“九曲黄河”排出去。工匠师们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而且使造像静中寓动,充满园林之趣。

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大足石刻之行就要到此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足石刻,我是陪同你们的小温导游。首先我,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我们正在往著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去一睹观宝顶山的风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听吗?

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浅!

我带领大家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哟!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八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的大足县,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20__年国庆假期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以大足区、潼南区、璧山区、铜梁区为范围,大足区是重庆市市辖区,始建于唐乾元元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区,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前后,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纪中叶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大足石刻是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雕像五万余尊,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因为满足下列评定标准: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海拔527.83米。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区城东南方向五华里处。山顶上原有道观,名玉皇观。石门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20千米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石篆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西南25千米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

圆觉洞在圆觉洞的洞口外侧伏卧着一尊雄狮。狮子造像在国外是呈自然状态的居多,而在我们中国,它蕴涵的人的意识和精神方面的东西要多一些。它在佛教中是起着使人正心不起邪念的作用,同时也象征佛说法如狮子吼,能威震四方,让众生豁然开朗。圆觉洞深十二米,宽九米,高六米,是大佛湾内最大的洞窟造像。

在洞壁的两侧俨然整齐地排列着文殊、普贤、普眼等十二位觉行圆满的菩萨。他们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正轮流跪于佛前请示,佛各别作答。这一问一答记录形成的《大方广修多罗了义圆觉经》便是这窟造像的经典依据。

在道场的正前方刻着结跏而坐的三身佛:中间是法身佛;左边是报身佛;右边是应身佛。在三身佛前长跪着一合掌菩萨,为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这尊化身像的处理是比较别致的,如果没有他,就不易表达主题,而流于一般的说法构图了。而且,从任何一个座位上搬下一尊菩萨都会造成整窟造像内容和构图上的不完美。

因此,匠师们大胆立意,多打一尊像在中间,以示十二位菩萨轮流问法。同时,为了突出“问法”这一主题,匠师们还刻意把进口的甬道拉长,并且处理得外小里大,形成狭梯状,使洞内光线暗下来,然后在洞口上方开一扇天窗,由天窗射入一束强光,把观众的视线引到佛前长跪的菩萨身上,正如舞台上的聚光灯一般,巧妙地点明了“问法”这一主题,同时又烘托出窟内斑驳陆离、别有洞天的神秘气氛。

另外,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洞内的所有造像都与大地浑然一体。圆觉洞并非是一个天然洞窟,它是匠师们在坚硬的岩壁上一锤一锤凿出的洞。八百年前,匠师们的工具非常粗陋,当时又没有爆破技术的广泛运用,这样人工一锤一锤凿出这个精美的洞窟,必须要求工匠师除了具有高度的智慧、严谨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之外,还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才行。我想,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让工匠师们创造了奇迹。

六道轮回图位于宝顶山第3龛,宋代作品。此摩崖造像,顶部为平顶,顶高7.80米,像宽4.80米。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圆形巨轮,名“六趣轮”。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即业力的主载者“无常死主”,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沿,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

六道轮可分为四层。内层中心刻结跏跌坐的卷发修行者。其左侧有一只猪,右侧有一只鸽,座下有一条蛇。此三种动物,分别表示愚痴、贪染、嗔恚“三毒”。佛教认为,人生有诸多恶业因,其中尤以“三毒”为最,成为产生诸恶业的根本,故又称为“三不善根”,列为“根本烦恼”之首。

另从行者胸部(圆心),发出六道毫光,直射轮外,将巨轮分为六份。第二层的六份即是所谓的“六趣”、“六道”、即六种因“业力”导致的果报。第二层正上方为“天道”,刻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有安宫殿。此道清洁光明,富丽堂皇,非人类世间所能比拟。“天道”之右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为世人所居,人类之所。“天道”之左为“阿修罗道”,刻一位三头六臂,手持诸般兵器的阿修罗像。第二层正下方为“地狱道”,刻有漆黑的地狱门,一马面狱卒正欲把一“罪人”扔进油锅中。此道为众苦聚集、悲惨至极之所。“地狱道”之右是“恶鬼道”,刻一饿鬼手擎一人,口咬人头。“地狱道”之左是“畜生道”,刻一狮一牛一马任人驰驱,互相蚕食。此道是一切动物群聚之处。以上“六道”中的前三道被称为上三道(又称三善道),后三道被称为下三道(亦称三恶道)。其中最悲惨、最痛苦的是“地狱道”,最快乐、最美好的是“天道”。

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都处于因果轮回之中,生生死死,世世浮沉,此生彼灭,彼生此灭。凡有情识的生命体,在未解脱之前,都“生生于老死,轮回周无穷”。做善事者随“善业”而上升,做恶事者随“恶业”而下沉。“善业”消尽,“恶业”显报,如此反复,无有终了。即使“天道”位居“六道”之首,也仍处于生死轮回之中,不免轮回之苦。

关于大足石刻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九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在我身后的这位呢,就是我们本次行程的司机张师傅。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非常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游览观光,待会儿,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素有“石刻之乡”美称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距重庆主城约有130公里,行车时间约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先把大足石刻的概况为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所有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生活化的进程,是集儒道佛三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齐名,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大足石刻群共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

关于大足石刻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足为传统农业区,气候温和,风调雨顺,收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为大足大丰之地,故得名。还有就是与佛教传说有关,相传释迦牟尼在涅盘前夕曾到过大足,在其讲佛之地留下了一双大脚,故人们叫当地为大足。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面约1公里处,共有摩崖造像5000于尊,由唐末刺史韦君靖开凿于唐景福元年,后由地方官吏、乡绅、僧尼等续建,至南宋绍兴年间(892年-1162年)结束,历时250年。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尤以观音造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北山石刻以当时流行的佛教艺术为主,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其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年-1252年)主持建造,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余尊,题材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华。宝顶山有千手观音、释迦涅盘像、九龙浴太子等著名景点。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始刻于南宋时期,共有造像15窟,以道教造像为主,刻工细腻、造型丰满,是我国石刻艺术中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整的道教石刻造像区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千米处,始刻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年间(1082年-1096年)结束,是中国石窟中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造像区。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20千米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为佛教、道教合一的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石门山造像共分为13龛,有药师佛、释迦佛、观音洞、孔雀明王等龛窟。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听完大足石刻的简介后,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一睹为快呢,不过不用着急,因为我们即将要到达目的地——大足石刻了。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接下来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宝顶山的大佛湾石刻造像群。大家请看,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图”。佛教中有个经典的理论“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前世今生,每个人死后都要经过轮回投胎转世,这幅造像就集中反映了业力果报和生死轮回的佛教基本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抱着轮子的蓝面巨人,他叫做转轮王,四川人称为之“无常鬼”。“无常”是佛教中的一个名词,是指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刹那生灭的,这里把无

常人格化就成了“无常鬼”,由他来掌握生死轮回,表示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怒目獠齿死咬轮盘,两臂紧钳轮盘,象征着业力即因果报应不可逆转。

六道轮回图共分四圈。我们依次从里往外看,轮盘的中心圈中坐着一个人,表示修行的众生,从其心际飞出了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即佛教中所说的,万源发于心。每道光上有若干小圆圈,圈内刻着佛或菩萨,表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正中的圆圈旁的猪、蛇、鸽分别代表了贪嗔痴三毒。

第二圈则为生死轮回的六道。大家请看,以中间的这条佛光为界,上面三道称为“上三道”。上三道的正中为天道,右边为阿修罗道,左边为人道。下面为“下三道”,下三道的中间为地狱道,右边为饿鬼道,左边为畜生道。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死轮回的过程及因果关系,它将人生现象分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没获得解脱之前,都在这个过程中循环,佛教认为这个过程都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修成正果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工匠师都用生动的图画表现了出来。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孩子倒挂悬垂于狭小的母腹内四肢不得伸展,其母喝一口热汤,孩子如下油锅地狱;喝一口冷茶,又如坠寒冰地狱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已开始受苦了

第四圈共有18个小龛,每个龛内都刻有一个皮囊,皮囊裹着一个生命,请大家仔细看,皮囊里的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比如最下面的这幅图,头部是鱼,尾部是蛇,就表示它上辈子是蛇,下辈子成了鱼,接下来的图是马头鱼尾巴就表示它又从鱼变成了马。皮囊则是灵魂,佛教认为不管躯体如何变化,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这两个表示贪;右下方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下身,一边望着身后的少女,表示爱,这两幅图的意思是说正是因为众生的贪爱之心才让轮盘旋转不休。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释迦涅盘图,又称卧佛,这是大佛湾中最宏伟的一龛造像了,侧卧的释迦佛半身像长31米,表现的是释迦牟呢涅盘时的情景。据《涅盘经》记载,释迦牟呢涅盘时,大地发出六种震动,树倒房塌,众弟子慌乱。早期的涅盘像多这样表现,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肃穆宁静。大佛湾的这龛造像就恰好表现出了释迦牟呢涅盘时的安详之态。造像前有一道“九曲黄河”,据说涅盘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于是释迦牟尼便用手划出一条大河将弟子们隔开。卧佛上面站着的是他的家眷,据说是释迦之母摩耶夫人听闻了释迦牟尼涅盘的消息,率众眷属从天而下,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

游客朋友们,这就是九龙浴太子。相传释迦之母摩耶夫人40岁尚未有子。一晚,梦见一孩子乘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腋跑进肚子里,于是她便怀孕了。怀胎十月,按古印度风俗回娘家分娩。路经蓝毗尼花园时,她刚抬起右手摘花之时,释迦牟尼就从其右腋钻出。他一落地便是芳香遍地,祥云缭绕。他朝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莲。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天下地下,唯我独尊”。这时两位力士手捧金盆凌空而至,又飞来九龙吐冷暖二水为他洗礼。这龛造像匠心独运,是因地制宜的典范。此处以前是一缺口,溪水终年流淌不息。工匠们先将水积于卧佛上面的池塘里,再用石头把这个缺口垒起,打上九龙和太子,然后通过暗道,使水经最大的龙嘴缓缓吐出,沐浴金盆中初生的太子。绢绢细流长年不断地从太子身上滑过,流入下面的小池,再经旁边的“九曲黄河”排出去。工匠师们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而且使造像静中寓动,充满园林之趣。

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大足石刻之行就要到此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十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所有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生活化的进程,是集儒道佛三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齐名,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大足石刻群共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

关于大足石刻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足为传统农业区,气候温和,风调雨顺,收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大足大丰之地,故得名。还有就是与佛教传说有关,相传释迦牟尼在涅盘前夕曾到过大足,在其讲佛之地留下了一双大脚,故人们叫当地为大足。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面约1公里处,共有摩崖造像5000于尊,由唐末刺史韦君靖开凿于唐景福元年,后由地方官吏、乡绅、僧尼等续建,至南宋绍兴年间(892年—1162年)结束,历时250年。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尤以观音造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北山石刻以当时流行的佛教艺术为主,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其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年—1252年)主持建造,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余尊,题材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华。宝顶山有千手观音、释迦涅盘像、九龙浴太子等著名景点。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始刻于南宋时期,共有造像15窟,以道教造像为主,刻工细腻、造型丰满,是我国石刻艺术中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整的道教石刻造像区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千米处,始刻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年间(1082年—1096年)结束,是中国石窟中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造像区。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20千米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为佛教、道教合一的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石门山造像共分为13龛,有药师佛、释迦佛、观音洞、孔雀明王等龛窟。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听完大足石刻的简介后,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一睹为快呢,不过不用着急,因为我们即将要到达目的地——大足石刻了。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接下来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宝顶山的大佛湾石刻造像群。大家请看,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图”。佛教中有个经典的理论“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前世今生,每个人死后都要经过轮回投胎转世,这幅造像就集中反映了业力果报和生死轮回的佛教基本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抱着轮子的蓝面巨人,他叫做转轮王,四川人称为之“无常鬼”。“无常”是佛教中的一个名词,是指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刹那生灭的,这里把无常人格化就成了“无常鬼”,由他来掌握生死轮回,表示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怒目獠齿死咬轮盘,两臂紧钳轮盘,象征着业力即因果报应不可逆转。

六道轮回图共分四圈。我们依次从里往外看,轮盘的中心圈中坐着一个人,表示修行的众生,从其心际飞出了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即佛教中所说的,万源发于心。每道光上有若干小圆圈,圈内刻着佛或菩萨,表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正中的圆圈旁的猪、蛇、鸽分别代表了贪嗔痴三毒。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死轮回的过程及因果关系,它将人生现象分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没获得解脱之前,都在这个过程中循环,佛教认为这个过程都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修成正果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工匠师都用生动的图画表现了出来。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孩子倒挂悬垂于狭小的母腹内四肢不得伸展,其母喝一口热汤,孩子如下油锅地狱;喝一口冷茶,又如坠寒冰地狱?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已开始受苦了

第四圈共有18个小龛,每个龛内都刻有一个皮囊,皮囊裹着一个生命,请大家仔细看,皮囊里的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比如最下面的这幅图,头部是鱼,尾部是蛇,就表示它上辈子是蛇,下辈子成了鱼,接下来的图是马头鱼尾巴就表示它又从鱼变成了马。皮囊则是灵魂,佛教认为不管躯体如何变化,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这两个表示贪;右下方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下身,一边望着身后的少女,表示爱,这两幅图的意思是说正是因为众生的贪爱之心才让轮盘旋转不休。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释迦涅盘图,又称卧佛,这是大佛湾中最宏伟的一龛造像了,侧卧的释迦佛半身像长31米,表现的是释迦牟呢涅盘时的情景。据《涅盘经》记载,释迦牟呢涅盘时,大地发出六种震动,树倒房塌,众弟子慌乱。早期的涅盘像多这样表现,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肃穆宁静。大佛湾的这龛造像就恰好表现出了释迦牟呢涅盘时的安详之态。造像前有一道“九曲黄河”,据说涅盘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于是释迦牟尼便用手划出一条大河将弟子们隔开。卧佛上面站着的是他的家眷,据说是释迦之母摩耶夫人听闻了释迦牟尼涅盘的消息,率众眷属从天而下,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

游客朋友们,这就是九龙浴太子。相传释迦之母摩耶夫人40岁尚未有子。一晚,梦见一孩子乘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腋跑进肚子里,于是她便怀孕了。怀胎十月,按古印度风俗回娘家分娩。路经蓝毗尼花园时,她刚抬起右手摘花之时,释迦牟尼就从其右腋钻出。他一落地便是芳香遍地,祥云缭绕。他朝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莲。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天下地下,唯我独尊”。这时两位力士手捧金盆凌空而至,又飞来九龙吐冷暖二水为他洗礼。这龛造像匠心独运,是因地制宜的典范。此处以前是一缺口,溪水终年流淌不息。工匠们先将水积于卧佛上面的池塘里,再用石头把这个缺口垒起,打上九龙和太子,然后通过暗道,使水经最大的龙嘴缓缓吐出,沐浴金盆中初生的太子。绢绢细流长年不断地从太子身上滑过,流入下面的小池,再经旁边的“九曲黄河”排出去。工匠师们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而且使造像静中寓动,充满园林之趣。

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大足石刻之行就要到此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十一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的大足县,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20__年国庆假期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以大足区、潼南区、璧山区、铜梁区为范围,大足区是重庆市市辖区,始建于唐乾元元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区,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前后,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纪中叶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大足石刻是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雕像五万余尊,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因为满足下列评定标准: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海拔527.83米。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区城东南方向五华里处。山顶上原有道观,名玉皇观。石门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20千米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石篆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西南25千米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

圆觉洞在圆觉洞的洞口外侧伏卧着一尊雄狮。狮子造像在国外是呈自然状态的居多,而在我们中国,它蕴涵的人的意识和精神方面的东西要多一些。它在佛教中是起着使人正心不起邪念的作用,同时也象征佛说法如狮子吼,能威震四方,让众生豁然开朗。圆觉洞深十二米,宽九米,高六米,是大佛湾内最大的洞窟造像。

在洞壁的两侧俨然整齐地排列着文殊、普贤、普眼等十二位觉行圆满的菩萨。他们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正轮流跪于佛前请示,佛各别作答。这一问一答记录形成的《大方广修多罗了义圆觉经》便是这窟造像的经典依据。

在道场的正前方刻着结跏而坐的三身佛:中间是法身佛;左边是报身佛;右边是应身佛。在三身佛前长跪着一合掌菩萨,为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这尊化身像的处理是比较别致的,如果没有他,就不易表达主题,而流于一般的说法构图了。而且,从任何一个座位上搬下一尊菩萨都会造成整窟造像内容和构图上的不完美。

因此,匠师们大胆立意,多打一尊像在中间,以示十二位菩萨轮流问法。同时,为了突出“问法”这一主题,匠师们还刻意把进口的甬道拉长,并且处理得外小里大,形成狭梯状,使洞内光线暗下来,然后在洞口上方开一扇天窗,由天窗射入一束强光,把观众的视线引到佛前长跪的菩萨身上,正如舞台上的聚光灯一般,巧妙地点明了“问法”这一主题,同时又烘托出窟内斑驳陆离、别有洞天的神秘气氛。

另外,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洞内的所有造像都与大地浑然一体。圆觉洞并非是一个天然洞窟,它是匠师们在坚硬的岩壁上一锤一锤凿出的洞。八百年前,匠师们的工具非常粗陋,当时又没有爆破技术的广泛运用,这样人工一锤一锤凿出这个精美的洞窟,必须要求工匠师除了具有高度的智慧、严谨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之外,还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才行。我想,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让工匠师们创造了奇迹。

六道轮回图位于宝顶山第3龛,宋代作品。此摩崖造像,顶部为平顶,顶高7.80米,像宽4.80米。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圆形巨轮,名“六趣轮”。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即业力的主载者“无常死主”,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沿,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

六道轮可分为四层。内层中心刻结跏跌坐的卷发修行者。其左侧有一只猪,右侧有一只鸽,座下有一条蛇。此三种动物,分别表示愚痴、贪染、嗔恚“三毒”。佛教认为,人生有诸多恶业因,其中尤以“三毒”为最,成为产生诸恶业的根本,故又称为“三不善根”,列为“根本烦恼”之首。

另从行者胸部(圆心),发出六道毫光,直射轮外,将巨轮分为六份。第二层的六份即是所谓的“六趣”、“六道”、即六种因“业力”导致的果报。第二层正上方为“天道”,刻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有安宫殿。此道清洁光明,富丽堂皇,非人类世间所能比拟。“天道”之右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为世人所居,人类之所。“天道”之左为“阿修罗道”,刻一位三头六臂,手持诸般兵器的阿修罗像。第二层正下方为“地狱道”,刻有漆黑的地狱门,一马面狱卒正欲把一“罪人”扔进油锅中。此道为众苦聚集、悲惨至极之所。“地狱道”之右是“恶鬼道”,刻一饿鬼手擎一人,口咬人头。“地狱道”之左是“畜生道”,刻一狮一牛一马任人驰驱,互相蚕食。此道是一切动物群聚之处。以上“六道”中的前三道被称为上三道(又称三善道),后三道被称为下三道(亦称三恶道)。其中最悲惨、最痛苦的是“地狱道”,最快乐、最美好的是“天道”。

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都处于因果轮回之中,生生死死,世世浮沉,此生彼灭,彼生此灭。凡有情识的生命体,在未解脱之前,都“生生于老死,轮回周无穷”。做善事者随“善业”而上升,做恶事者随“恶业”而下沉。“善业”消尽,“恶业”显报,如此反复,无有终了。即使“天道”位居“六道”之首,也仍处于生死轮回之中,不免轮回之苦。

关于大足石刻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十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足石刻,今天将有我带领大家游览大足石刻。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姓温,大家可以叫我温导,也可以亲切一点二直接叫我小温,其次女人,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我们正在往著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去一睹观宝顶山的风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听吗?

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浅!

我带领大家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哟!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十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足石刻,我是陪同你们的小温导游。首先我,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我们正在往著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去一睹观宝顶山的风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听吗?

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浅!

我带领大家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哟!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十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足石刻,今天将有我带领大家游览大足石刻。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姓温,大家可以叫我温导,也可以亲切一点二直接叫我小温,其次女人,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我们正在往著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去一睹观宝顶山的风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听吗?

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浅!

我带领大家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哟!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